2020年部编版初二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
|
|
|
|
|
|
|
|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国内是一个由多民族一同缔造的统一的大伙庭,在这个大伙庭中有( )
A.52个民族 B.54个民族 C.55个民族 D.56个民族
2.从元朝开始,西藏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推进西藏进
步和经济进步的手段有(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修建青藏公路③设立西藏经济特区 ④推行西部大开发策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右图所示法律颁布推行的时间是( )
A.1947年
B.1949年
C.1954年
D.1984年
4.民族地区自治规范作为国内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规范,其用途包含( )
①有益于祖国统一 ②有益于民族平等
③有益于民族团结 ④有益于区域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据了解,2019年新疆将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526.33亿元人民币,新改建国省干线
841千米,新增高速公路434千米,并达成所有乡镇和拥有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100%。如此做的主要为了( )
A.落实民族地区自治规范 B.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C.达成各民族的一同兴盛 D.体现各民族间的一同兴盛
6.阴历3月初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阴历3月初三,不仪只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特殊日子。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假日的“壮族3月初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3月初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两天。这类做法( )
①提升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③达成了少数民族区域协调进步 ④有益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7.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好策略,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维持长期兴盛稳定的最好规范。制造这类“遗留问题”的国家是( )
A.英国、美国 B.英国、西班牙 C.法国、葡萄牙 D.英国、葡萄牙
8.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规范及大家的生活方法没改变,经济持续兴盛发
展,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主如果由于推行了( )
A.“一国两制”的方针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规范
C.民族地区自治规范 D.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9.“春风浩浩绿关山,广厦丛丛插碧天,刚刚刚赏紫荆艳,举杯又沐白莲香。”以上诗句的创作是为了纪念( )
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灿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D.澳门回归祖国
10.国内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如果考虑了( )
①三地的近况②三地的历史③三地与国内的差异④国内的社会主义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对比回归祖国前后,香港、澳门什么方面发生了变化( )
A.社会规范 B.经济规范 C.主权归属 D.生活方法
12.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盛事。其得以达成是什么原因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③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澳门(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下图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到2019年12月19日,澳门回归将满多少周年( )
A.10周年 B.12周年 C.20周年 D.22周年
14.“和平统1、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提出是为知道决(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钓鱼岛问题
15.1987年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来到国内。打破近40年的两岸隔绝状况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一国两制”的颁布
B.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C.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D.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16.1992年,国内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海峡两岸“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两岸就拓展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协议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合身份互访达成协议
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协议
D.两岸就“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干扰经济
17.2018年12月18日,两岸“三通”十周年系列专题展览在厦门博物馆开幕。展览特设“邮票上的厦门”主题,展出邮票86套、360枚。两岸“三通”的达成( )
①有益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②从根本上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
③表明两岸完成了统一 ④标志着两岸关系获得历史性重大进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8.下图是小芳同学进行主题研究时收拾的常识卡片。小芳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A.民族地区自治 B.新中国的外交
C.政治协商规范 D.祖国统一大业
19.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一同心愿。展望国共两党在新时期的合作,非常重要的首要条件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
20.2019年3月9日上午,由四川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绵阳人民政府主办的以“盛世文昌、福泽中华”为主题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在梓潼隆重开幕。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飞速进步的基础有( )
①都是中华民族 ②有一同的文化传统
③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④所有些台湾人士都渴望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1.
工业总产值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1年
12140
50976
(1)从图1可以看出,在民族构成上国内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2分)
(2)表1内容的出现和国内推行的哪一规范有关?(1分)写出这一规范确定的时间和有关文件与被载入宪法的时间。(3分)改革开放后,这一规范的法制建设又有哪些突破?
(3)可以从表2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2分)有什么原因促成表2所示状况的出现?(3分)
(4)图1和表1、表2所示内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4分).
22.材料一摘自哪年签订的哪一条款?
(2)材料二中的“夷”是指哪一国家?(1分)该国何时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分)
【见证回归】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见证哪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4分)
【展望将来】
材料四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坐落于中国广东伶仃洋地区内,为珠江三角洲区域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4)结合所学常识,说一说你对修建港珠澳大桥的认识。(6分)
23.诗歌表达了国民党元老、教育家、爱国诗人于右任先生对故乡、对国内深深的怀念之情。到2019年,台湾与祖国国内的离别持续了多少年?
材料二
(2)依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常识回答:
①《告台湾同胞书》是在哪年发表的?
②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③促成图6汪辜会谈(1993年)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④图7、 图8分别展示哪一重大事件,各有什么样的标志性意义?(6分)
(3)材料二所展示图片的一同主题是什么?(1分)
材料三 大家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大家绝不允许其他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中共十九大报告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常识,说一说国内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原因。(4分)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测试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D
2.C 新中国成立后,在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是民族地区自治规范,没打造西藏经济特区,排除③,C项正确。
3.D
4.D
5.C 材料内容和经济方面有关,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
6.B 国内奉行民族平等的政策,故排除“①提升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壮族3月初三”为广西的法定节假日,“③达成了少数民族区域协调进步”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正确。
7.D
8.A 为达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A项正确。
9.B 通过题干这首诗中的“紫荆”“白莲”这两个重点信息,可以判断“刚刚刚赏紫荆艳,举杯又沐白莲香”指的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该诗的创作是为了纪念“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B项正确。
10.A “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内实行社会主义规范,台湾、香港和澳
门实行资本主义规范,这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和澳门三地的历史与现实,及其与国内的差异。A项正确。
11.C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社会规范、经济规范、大家的生活方法均不变,变化的是主权归属。C项正确。
12.B“④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澳门”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的事,不可以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什么原因,排除含有④的选项,B项正确。
13.C
14.C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提出是为知道决台湾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该构想的成功实践。C项正确。
15.D 材料重点信息为“1987年”“打破”“两岸隔绝状况”,D项正确。
16.C
17.A “②从根本上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和“③表明两岸完成了统一”说法错误,排除②③;“三通”的达成是两岸关系重大进展,有益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A项正确。
18.D
19.A 抓住重点信息“国共”“合作”“首要条件”判断,A项正确,其他选项是国共两党合作的
20.A 现在还有“台独”权势破坏两岸交往,“④所有些台湾人士都渴望统一”表述不准确,排除含有④的选项,A项正确。
2、非选择题
21.(1)民族构成:国内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规范:民族地区自治规范。确定时间:1949年。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同纲领》。被载入宪法的时间:1954年。突破: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地区自治法》颁布推行。
(3)信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不断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原因:民族地区自治规范的实行、国家采取很多打折政策、各民族发挥自己优势进步经济等。
(4)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图1所示民族分布的特征是表1所示民族地区自治规范推行
是什么原因,表1所示民族地区自治规范是表2所示经济进步的基础和保障。
22.(1)摘自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款》。
(2)“夷”:葡萄牙。时间:1553年。
(3)图2见证的是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图3见证的是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4)修建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飞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符合作的重大成就。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很大地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中国大陆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言之有理即可)
23.(1)时间:70年。缘由:蒋介石在国共内战中战败,退守台湾。
(2)①时间:1979年。变化:海峡两岸局势渐渐走向缓和。
②事件: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况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图7: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是60年(1945-2005年)来国共主要点导人初次举行会谈,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进步。
图8: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
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初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3)两岸关系的进步。
(4)有利原因:改革开放后国内综合国力增强;“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一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