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人教版)-声现象
1、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非常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B. 静谧的夜晚大家身边的狗狗有时忽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C. 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由于“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没办法感知的
D. 由于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2.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其中用到“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C1和C2;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
A.
B.
C.
D.
3.关于听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肯定是相同的 B.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一模一样,与人的年龄无关
C.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肯定是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 D.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一模一样,与人的年龄有关
4.关于声音的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传播中遇见墙壁的阻挡就停止传播
C. 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5.通常来讲,在大礼堂,影剧院的四周墙壁上都做成凸凹不平的或安装像蜂窝状的装饰板,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
A. 提升声音的音调 B. 减弱声音的反射 C. 增强声音的反射 D. 为了美观漂亮
6.下列设施的运行与电磁波无关的是 ( )
A. 移动电话与电话互联网之间的联系
B. 汽车上安装的用以确定行车路线和距离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C. 在玉树地震发生后,救援职员与外面通讯联系的卫星电话
D. 渔船用来探测鱼群的声纳
7.你有如此的领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旷野里空气稀有 B. 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块,使原声加大
C. 房间里空气不流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8.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缘由的是( )
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铃声明显减弱
B.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 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 耳朵贴在桌子上,敲击桌子能听到更大的声音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D. 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多选题
10.噪声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为了控制噪声,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 将机动车辆上的喇叭拆掉
B. 在课堂上不讨论问题
C. 看电影时不随便交谈
D. 在学校周围植树
11.下列关于物理定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和光都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一直相同的
C.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D. 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12.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不可以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
D. 发声扬声器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3.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 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小
C. 纸板划得越快,梳齿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 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14.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通过察看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乙图中通过察看乒乓球是不是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 丙图中通过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不是需要介质
D. 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一样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声波类型无关
C. 超声波能粉碎结石是由于声波具备能量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3、填空题
16.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用一只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再用另一只手轻拨钢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个时候锯条的振幅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越肯定长度是,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
17.日常大家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非常大;大家可以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不同.
18.如图,小明用硬卡片两次快慢不一样的划过梳齿,主如果比较两次发出声音的 ________不同,本题所研究的声源是 ________(“梳齿”或“硬纸片”).
19.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其中男孩发育的明显标志是“变声”,即由童声转变为成年人的声音.其声音变得低沉、浑厚,声带振动频率减少,因而男孩发音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减少.
20.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达成10m间的通话,表明________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假如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 。
(3)假如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 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________ 。
(4)假如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拉直而处于松驰状况,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 听到他们的讲话声。
21.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测得该处海水深________ m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这种办法________(选填“能”或“不可以”)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4、实验探究题
2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原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他经过和同学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⑴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⑵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⑶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不是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由于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可以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1),应使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2),应使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些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3),表中填上所缺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运用的物理办法是:________。
5、综合题
23.在探索响度与什么原因有关时,小丽作以下实验,如图,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
(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一样的,说明响度与________ 有关;
(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__________有关.
24.一位同学在他的作文中如此描写到:“…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步伐,日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了一片…”
(1)“隐隐传来”说明了锣鼓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而来的;
(2)“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是指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
(3)能区别出鼓声和锣声依据是它们的________不同.
答案
1、单选题
1.【答案】B
【分析】【解答】解:A、大象的声音频率是次声波,不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故A说法不正确;
B、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因此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狗能感觉到,故B说法正确;
C、狗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人说话的声音狗是可以听到的,故C说法不正确;
D、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重叠区,但大象和狗的“听声频率”有重叠区,所以大象是可以听到狗的叫声的,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剖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从“狗和大象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得到有关的信息即可解题.
2.【答案】 B
【分析】【解答】解:依据题意可知,超声波在水中速度为V2 , 通过的时间为t;则由v=可知,超声波通过的路程s=V2t,故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s′=
s=
v2t.
故选B.
【剖析】依据题意可知,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时间和速度,然后依据速度的变形公式求出超声波通过的路程,而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超声波与发射点间的距离为超声波通过路程的一半.
3.【答案】 D
【分析】【解答】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一模一样,与人的年龄有关,是根据频率从小到大排列的,能听到的频率越大,说明你的年龄越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剖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伴随年龄增长,这个范围会变小。
4.【答案】 A
【分析】【解答】解:
A、C、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故选项A正确,选项C和D都错误;
B、声音传播中遇见墙壁的阻挡有一部分通过墙壁继续传播,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此选项错误.
故选A.
【剖析】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最大,第二是液体,第三是气体.
②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见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5.【答案】 B
【分析】【解答】解:大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也可以说是预防声音的反射干扰.
故选B.
【剖析】(1)因为大礼堂的面积比较大,声音传出后遇见墙壁再反射回来的时候,用的时间较长,回声和原声间隔的时间较长的话,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别开,如此观众就能听到两个声音,影响听众的收听成效.
(2)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防止回声的产生
6.【答案】D
【分析】
【剖析】要解答本题需学会:声纳发出的是声波,不是电磁波;与日常容易见到的设施运行中,应用电磁波的有什么.
【解答】A、移动电话通过发射与接收电磁波与电话互联网间联系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全球定位系统通过电磁波达成与卫星通信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卫星电话是通过卫星周转电磁波而达成通话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声纳使用的是声波,故不是电磁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和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和知道,是一道基础题.
7.【答案】 B
【分析】【解答】解: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大家不可以分辨出回声与原声,大家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大家听到的响亮;
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高大的建筑物,不可以反射形成回声,大家听到的只不过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屋子里响亮.
故选B.
【剖析】声音在传播时遇见障碍物会发生发生现象,即回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块,不可以区别,回声使原声加大了,致使听起来响亮
8.【答案】 C
【分析】【解答】A.玻璃罩内的声音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不符合题意;
B.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声,B不符合题意;
C.小纸片被弹开说明琴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产生的,C符合题意;
D.能听到更大的声音说明固体传声成效更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剖析】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液体可以传声,固体传声成效更好.
9.【答案】 D
【分析】【解答】A、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此选项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没办法传播.此选项错误;
C、人的正常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此选项错误;
D、深夜跳广场舞时的音乐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讲是噪音.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此选项正确.
故选D.
【剖析】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
③人的正常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④防治噪声的渠道: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多选题
10.【答案】C,D
【分析】【解答】A、将机动车辆上的喇叭拆掉,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但机动车辆上不可以没喇叭,故A不可取;
B、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讨论问题,这是学习交流的必要,故B不可取;
C、看电影时不随便交谈,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可取;
D、在学校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可取;故选CD.
【剖析】明确减弱噪声的渠道: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并结合实质剖析.
11.【答案】 B,C,D
【分析】【解答】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光在不透明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不可以传播.此选项错误;
B、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一直相同的.此选项正确;
C、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此选项正确;
D、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故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此选项正确.
故选BCD.
【剖析】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能够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无需介质,光在不透明的物体中不可以传播;
②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状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一直相平的;
③热传递使物体内能发生改变的实质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内能)发生了转移;
④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12.【答案】 A,B,D
【分析】【解答】A、将乒乓球挨近正在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推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A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不到罩内的声音.B符合题意;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防止产生噪声.C不符合题意;
D、扬声器发声时,放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剖析】(1)所有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减弱噪声的渠道: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13.【答案】A,B,C
【分析】【解答】解:A、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所以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介质越少,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小,故B正确;
C、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纸板划得越快,梳齿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不可以根治噪声污染,故D错误.
故选ABC.
【剖析】(1)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据此剖析;
(3)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噪声监测仪是监测噪声的装置,不可以减弱噪声.
14.【答案】BC
【分析】【解答】解: A、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探究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图乙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故B正确;
C、图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不是需要介质,故C正确;
D、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一样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BC.
【剖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可以传声;(2)声音的三个特点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质;(3)明确声音的很多实验中,分别是用来探究声音哪一点的常识(如产生、传播、特点等).
15.【答案】ABC
【分析】【解答】解:A、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类型和温度有关,故B正确;
C、大夫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
D、真空没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真空不可以传声,故D错误.
故选:ABC.
【剖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最大,第二是液体,第三是气体;(3)声音有两方面的应用:①声音即可以传递信息,比如大夫给患者做B超检查身体的病变、隆隆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②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体内结石、清洗精密机械等;(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填空题
16.【答案】变大;变大;振幅;振动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
【分析】【解答】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其响度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超越肯定长度,非常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
故答案为:变大;变大;振幅; 振动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
【剖析】解答此题从以下要点入手:(1)响度与振动幅度、距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动幅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2)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17.【答案】响度;音色
【分析】【解答】解:“震耳欲聋”是说声音的振幅较大,声音的响度也会非常大;
由于不一样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大家可以通过它们的音色判断乐器的类型;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剖析】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点,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8.【答案】音调;梳齿
【分析】【解答】解: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当用一张硬纸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与细齿,两次木梳齿的振动快慢不同,粗齿振动的慢,所以两次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本题所研究的声源是梳齿.
故答案为:音调;梳齿.
【剖析】解决此题的重点是要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振动的物体为声源.
19.【答案】音调
【分析】【解答】解:在变声期,男孩的声带厚而长,女孩的声带薄而短,因此男孩发声时声带的振动频率比女孩低,所以男孩的“变声期”是音调减少了.
故答案为:音调.
【剖析】声音的三个特点: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0.【答案】固体(线)能传声 ;金属丝传声成效比棉线好 ;棉线振动停止 ;不可以
【分析】【解答】
(1)土电话表明固体能传声;
(2)用金属丝代替细棉线时,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的传声成效好;
(3)捏住棉线后,棉线不可以振动,所以不可以传声;
(4)细棉线松弛时,也不可以伴随讲话同学的声音振动,所以另一侧的同学不可以听到他们的讲话声。
【剖析】声现象
21.【答案】3000;不可以
【分析】【解答】解:(1)v=1500m/s,t= ×4s=2s,
∵v= ,
∴s=vt=1500m/s×2s=3000m,(2)因为地球与月球之间是真空,而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可以用这种办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3000;不可以.
【剖析】(1)用公式s=vt算出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传播的总路程,除以2即可得到此处海深.(2)超声波是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空气的.
4、实验探究题
22.【答案】(1)A;B;C;A;D;F;80;1.02
(2)控制变量法
【分析】【解答】解:(1)为了验证猜想(1),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所以使用表格中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2),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使用表格中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3),应选择横截面积和长度都相同,而材料不一样的琴弦E、G、I进行研究,故长度为80 cm,横截面积都是1.02 mm2 .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原因,使它们维持不变,进而探寻出另外一些原因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办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A;B;C;A;D;F;80;1.02;(2)控制变量法.【剖析】(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2)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原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原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使用控制变量法.
5、综合题
23.【答案】(1)振幅
(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分析】【解答】解:(1)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一样的,说明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即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2)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故答案为:(1)振幅;(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剖析】声音的三个特点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质.
24.【答案】(1)空气
(2)响度
(3)音色
【分析】【解答】(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隐隐传来”说明了锣鼓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来的;
(2)“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是指声音的响度变大,响度与振幅有关;
(3)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些声音特点,不一样的乐器音色不同,能区别出鼓声和锣声依据是它们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1)空气;(2)响度;(3)音色.
【剖析】响度的大小与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点,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